字体
关灯
闯王围城,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我的世界即是你 拒绝求婚后,觉醒神医传承 废土拾荒小菜鸟誓要在安全区买房 激活帝王系统,开局召唤典韦 今日无事,勾勾生死簿 绝世战神 上午毁我丹田,下午在你坟前烧纸 明末:边军不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舌尖观影四 (第1/2页)

    [太阳要落山了,呼吸都冒白气的老黄也踩着三轮车要回家了,他脸上被冷风吹出红团,笑着对镜头挥手。

    在一年最寒冷的两个月,老黄能卖出一万五千个黄馍馍,刨去成本,一个冬天收入大约是八千元。]

    眼馋上面黄馍馍的小孩子听傻了。

    他们现在也是跟着主播上过学的人,简单的算术题都是会的。

    一个黄馍馍一块钱,一万五千个卖出去,成本就花了一半,这还没算老黄每天骑车做馍馍的这个时间。

    他的黄馍馍那多大,主播家楼下一个小菜包都要一块五一个呢,这也忒不挣钱了吧!

    有过赶集经历的农家人点点头,算了算发现也还算可以了。

    类比他们这里,如果黄馍馍一文钱一个,两个月能卖的挣8吊钱,也不算少了。

    桑弘羊看老黄大冬天骑三轮车做小买卖也自得其乐的脸,有个猜测。

    他发出弹幕提问:主播,这种小本生意,赋税多少?

    小小暂停一下视频,回忆一下,说道:“摆摊的话,卖农副产品、 日常生活用品、个人技能都是不属于无证经营,也不要缴税的。

    卖二手和自产农副产品免税;个人摆地摊卖其东西,理论上需要按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,但是这个一般很难核对;每个月收入不到几万的,也免征增值税。”

    皇帝和官员们暂停自己手上动作,听得眉头紧皱。

    你们农税不征,这种遍地都是的流动小摊也不管,最多就是城管固定时间去固定地方转悠一下……

    到底你们收什么税啊,商税就那么挣钱?

    在主播上学的时候,校门口周围就很多小吃摊子,饭点左右摆在那里。

    那些东西显然那不是二手,也不是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,卖吃食也不是每个摊子都有各种证件,很容易一抓一个准。

    但是也就是周一周二的时候会有穿制服的城管过来,开车子不急不慢,给足摆摊的小贩做完最后一单赶紧溜走的时间。

    实话实说,真要抓,他们街上到处都是摄像头,哪有抓不住的人。

    这种明显放水的执法方式,看的皇帝官员们很是震惊:和其他办事人员区别也太大了,难以想象后世队伍里还有这种混子人员。

    后面主播解释了一下,才知道是双方心里都有数。

    不能让普通人都没法摆摊做小生意,但是证件、卫生、非法占道问题是他们管理的重点。

    城管不管,那是渎职,上手管了又被人骂欺负弱势群体,后面大家就发展出了默契。

    上面人有些人觉得这种方式太松了,不能有震慑效果防止不法分子,也有些觉得这种事情细想想就是很难,人性化点对大家都好。

    而普通小商贩,那可太希望能有这种城管了。

    城管的历史很久,不同时期名字和具体职能有些区别而已,但他们的城管还有兵和警察甚至消防的职能,不是这种好说话的。

    城管如此,这方面的财务税务更是没法算。

    想想摆摊的人又多少,一个摊子能卖出多少东西,还一点税不缴……税务官员都觉得心疼。

    小贩们自己对比一下,别的不说,人家进城就不要交城门税。

    老黄东西都是家里弄好拿出来卖,都没有那种小吃车,糜子自家种的,黄馍馍是以粮食为原料加工农副产品,那都是不交税的。

    [有些年头的白墙上,挂着不少相框,里面都是老黄夫妻和他们儿女的照片。

    照片已经因为时间而泛黄了,但是相框依旧干净。

    孩子们都在城里安了家,老黄却不愿离开。

    “住着自己的窑洞,吃着自己种的粮食,老黄自足而踏实……”

    老人家用陕北乡音哼着信天游,牵着驴子,给它蒙上眼睛拉石磙,自得其乐。

    “千百年来,中国人从五谷中获得温饱。这种碳水化合物营造出的满足感,正是亿万个像老黄这样的,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提供的……”

    冬天的高原没有绿色,干枯的树枝和黄草在灰蓝的天空下,老黄笑着揭掉驴子头上的布。]

    明朝,一间书院里,农家出身的学生李远山看的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同窗都知道他出身贫寒,家里为了供养他读书很是艰难,他本人也孝顺又用功,连主播的高中数学都努力钻研学习,不肯放过任何学习机会。

    看他这样,纷纷上来安慰他。

    李远山擦擦眼泪,谢过同学。

    做黄馍馍的老黄给他的感觉太熟悉了,让远离家乡求学的李远山,看着他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。

    除了对家人的思念,还让他忍不住哭的,是这里对广大普通农民的态度。

    他们这个时代有士农工商之分,但农可不是老黄那样的乡民。

    一辈子没出过家乡,没见过外面天地,在本地也没有多少田地的农人,都不是受人轻视,是一直不被重视。

    什么时候真有人仔细看过他们,关注他们呢?

    从前,李远山自己也有不少问题,但他不敢问,只想一心读书科举,让家里能够改换门庭。

    可是现在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后世,他的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个的答案。

    [辽阔的东北平原上,成熟的小麦大面积生长,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。

    镜头移动,一双手在木桌上揉弄着湿润的面团,把它做成一张圆形的饼子,扎上花纹。

    “将小麦发酵好,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,这种圆形面饼含水分少,极耐储藏,是维吾尔家庭常年必备的主食……”

    带着各种颜色小帽,面貌异于中原人的男女老少走在街头,一次就采购一大袋子的面饼回家,大的小的,厚的薄的都有。

    “新疆库车,大家用享用美食的方式来庆祝古尔邦节。”

    一大家族的人齐聚一堂,围着坐在地毯上,面前摆满了不同大小品种的馕饼、水果、干果,说说笑笑扯下一块馕饼送入口中。]

    就没吃过的秦汉人:这都什么?

    秦汉以后和有相似饮食习惯的人可看的太眼熟了:这不是在打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闯王围城,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我的世界即是你 今日无事,勾勾生死簿 一丹一剑一龙魂 被贬皇陵,我靠摸尸成就无敌路 火影:开局获得日之呼吸 快穿之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在神话世界拍电影 修仙正史 问界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