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帝道路 诸天万界:从天龙八部开局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 全民:开局召唤圣殿骑士团 穿成毛茸茸后自认成小可怜的妈 师兄,怎么可以看上美貌师弟! 开局被女帝带走,小青梅都急哭了 穿成相府嫡女,靠空间风生水起 刚重生,差点又醉死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193章 建木是怎么样的存在 (第1/2页)

    商纣王为了试探周文王是否真的有卜卦算命之能,便命人将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周文王吃,见周文王感恩戴德的吃了之后才放松了对周文王的警惕,放周文王回家。

    可在历史上,周文王食子并无实证。

    《封神演义》是明代小说,不能排除作者的艺术加工。

    再往前追溯,也只能在西晋皇甫谧所着的《帝王世纪》里有一句“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於殷,为纣御,纣烹为羹,赐文王。”,至于商纣王为何这么做的原因也写的很清楚,商纣王曰:“谁谓西伯圣者?食其子羹尚不知也”。

    可一是《帝王世纪》虽然作为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着作,但其真实性本就饱受诟病。二是皇甫谧大约是在公元200年的人,而武王伐纣大约是公元1046年,中间相距1200多年,即便皇甫谧确实是经过多方考证,也难保证其考证的书籍或者民间故事没有经过艺术加工。

    再往前,战国时期的《竹书纪年》,西汉时期的《史记》皆有提及周文王被拘,甚至连《淮南子》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叔叔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所写的《鸿烈》也有提及周文王被拘,周臣搜罗天下珍奇献给商纣王以求换回周文王,皆没有提及伯邑考之事。

    在《帝王世纪》之前唯一提及和周文王食子相关的,就只有屈原《天问》中的“受赐兹醢,西伯上告”,醢指肉酱,亦指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。

    21世纪的时候,往往将这句话直接翻译成“商纣王赐给西伯姬昌他儿子伯邑考的肉酱,西伯姬昌向上天痛哭控诉商纣王的罪行” 。

    屈原身处战国末期,若战国末期便有周文王食子的故事流传,纵然司马迁觉得这故事不可信不予以采纳写入《史记》中,《淮南子》这种本身就是写奇志怪的小说既然已提及周文王,甚至明确写道:“立子以长,文王舍伯邑考而用武王,非制也”,虽然这立可能是周文王察觉商纣王对他有囚禁或者杀害之意,提早将周部落交由武王,但已提及此事为何不加入这个食子典故。

    唯一的解释便是西汉之前,压根没有周文王食子的典故。

    到公元200年《帝王世纪》的作者皇甫谧出生之时,现代人所熟知的伦理道德已经稳固形成,食首子这种风俗也可能被淹没在历史之中。皇甫谧或者那个时代的人为了解释武王伐纣的合理性,从而创造出了商纣王残暴,逼迫周文王食孝子之说。

    毕竟武王伐纣说到底还是一种造反,可是历代的统治者和儒家思想的维护者,却需要将周文王推崇成圣人。

    也因此《帝王世纪》里才会对商纣王此举的解释是:“谁谓西伯圣者?食其子羹尚不知也”。

    因为根据21世纪对殷墟遗址的发掘,商朝那个年代的人信奉活人祭祀,不单不抵触食人肉,更认为食用活祭的人牲是得到神灵赐福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而且推崇献祭身份越是珍贵的人,越会得到神灵的喜欢。

    再加上食首子这个风俗本身就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,男子为了提高孩子是自身血脉的确定性,所采取的举措。

    商朝是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并行的朝代,大概率是盛行食首子风俗的。

    按照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理念,商纣王就算真的拿伯邑考祭祀了,也不会认为圣者是不会吃自己儿子肉羹,反倒可能认为会吃自己儿子肉羹才是圣者。

    所以“谁谓西伯圣者?食其子羹尚不知也”绝不可能符合当时商朝的活人祭祀文化。

    那么《天问》中的“受赐兹醢,西伯上告”解释应该只是“被赏赐这人剁成的肉酱,西伯姬昌向上天呼吁”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商纣王可能真的赏赐给周文王人剁成的肉酱,只是这肉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废后重生之倾天下 修仙大佬魂穿末世:控丧尸杀疯了 幻光四 濒死开局,受虐狐妖爱上我 致凛冬,等春天 旷世叹 全民:你枪械师打造星际战队? 全民:法师王者,女神祈求同行! 逆境富豪 异人之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