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系统赋我长生,我熬死了所有人 盗墓:天赋都点投胎上了! 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 凡人修仙,从炼器开始 爱在身后不远处 沙雕春风吹满地,恶毒公主逆天命 万古不死,葬天,葬地,葬众生念慈陈长生 亡灵大法师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(3) (第2/2页)

    都是庶出,都是文彦博的孙女,也都是卑微如杂草一般默默生长的女子。

    但也都是很坚强的个性。

    文熏娘看到赵煦的神色,连忙低下头去。

    她其实压根没有见过,那位如今在殿上的‘堂姐’。

    她出生之前,对方就已经嫁出去了。

    在今天之前,她甚至都不知道,自己有这么一个‘姐姐’。

    这就是大家族的庶出女子的命运。

    只能拼命求生,只能拼尽一切的保护自己。

    祈求自己能长大,然后嫁一个好郎君。

    原因?

    很简单——当今大宋社会,是一个父死诸子析产别户,同时保护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社会。

    女子出嫁,可是要给嫁妆的。

    而且,嫁妆的数量,是有规定的——基本上,一般要达到将来分家的时候,儿子们分到的产业的七成左右。

    法律上,还规定了在室女的财产继承份额。

    所以,很多家庭,庶出的儿女,是过的很凄惨的。

    嫡脉那边会疯狂打压,极尽一切可能的迫害、羞辱。

    逼死了最好——这样,将来会少一个分家产的。

    某些地方,溺婴成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
    而士大夫们,将怀孕的滕妾送人,也有这方面的缘故——滕妾的子女,可都是有继承权的。

    不过,很显然,殿上的文氏与赵煦身边的文熏娘,又有很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以赵煦的观察来看,文熏娘在心里面,其实是恨毒了她的父亲的,证据就是她从未在赵煦面前提过她的父亲,问起家人,她总是:祖父大人如何如何……

    赵煦微笑着,继续说道:“太母、母后可能还不知道吧。”

    “殿上的这位夫人,乃是包绶的续弦,其嫁过去时,包绶原配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女……”

    “而夫人视若己出,一视同仁,悉心抚养,可谓贤德!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满殿都是惊叹声。

    因为今天来的,都是命妇,也就是宗室、外戚、勋贵、大臣家里的正妻。

    这些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?

    自己万一不幸,留下的儿女被人欺负了怎么办?

    对她们来说,当然会想要一个像文氏这样的继任者。

    便是太皇太后与向太后,看向文氏的眼中,也充满了欣赏。

    “善!”太皇太后赞叹着,问道:“文氏……”

    “臣妇在……”

    “可有诰命?”

    “奏知娘娘,臣妇德行浅薄,无功朝廷……”

    “汝乃贤德之人,当受诰命表彰!”太皇太后一锤定音。

    向太后也道:“娘娘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对统治阶级而言,怎么忽悠人始终是统治的核心问题。

    而文氏和那位永嘉郡君崔氏,在两宫眼中,就是典型的榜样。

    通过推崇和褒扬她们,来向其他人,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,来传递一种政治信号——你们应该效仿。

    文氏受宠若惊连忙跪下来谢恩。

    赵煦瞧着,微微抿了抿嘴唇。

    虽然,其实他很清楚,文氏嫁给包绶,其实是文彦博的一种权术手段——文氏嫁给包绶在元丰初年,当时吴充为相,旧党正在对新党反攻倒算。

    包绶这个包拯的幼子,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了。

    不然,为什么包绶的原配不是文家女,而是一个地方官的女儿呢?

    然而,那么大一个包绶,就在那里放着。

    为什么偏偏是文彦博愿意嫁孙女给他?

    当年包拯在朝中的朋友、知己也不算少啊。

    富弼、张方平都和包拯算是朋友了。

    他们为什么不嫁孙女?

    是没有吗?

    还是舍不得,将那么大一笔嫁妆,送到一个看似不可能重新崛起的包家幼子手里呢?

    严重一点的话,甚至可以质疑他们——到底有关心过老朋友包拯的儿子吗?

    所以,其实文彦博这个老狐狸,还是很有人情味的。

    至少在老狐狸中,算是很讲义气的人。

    旁的不说,温成张皇后都死了这么多年了。

    迄今,张家人都在接受文彦博的经济资助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些事情,赵煦才愿意和文彦博一起玩游戏。

    甚至将其推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。

    因为赵煦知道,文彦博这个人,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。

    喜欢倚老卖老,爱摆谱,满肚子的算计和城府。

    但文彦博在政治上的人品,比较过硬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粱惟简已经带着永嘉郡君崔氏,到了殿上。

    “臣妾拜见太皇太后、皇太后、皇帝陛下。”

    崔氏今年已经将近五十岁,但整个人看着却仿佛有六十了。

    她微微有些驼背,身上穿着的,也是一件比较旧的命妇章服了,头冠上的饰品更是稀少的可怜。

    两宫一看崔氏的打扮和模样,就对赵煦的话信了八九分了。

    当即便道:“免礼!”

    “来人,给永嘉郡君赐座!”太皇太后吩咐着。

    粱惟简立刻就要去办,却被向太后叫住:“且将永嘉郡君与文夫人请到殿前来坐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命人立刻去制作永嘉郡君与文夫人入宫的信物!”

    太皇太后点点头:“去办吧!”

    对她来说,崔氏和文氏,可能是她今天晚上收到的最好的贺礼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两个人形祥瑞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去年官家即位后,地方有司,就疯狂的开始上报朝廷——俺们这里出孝子啦!

    树立起了好几个孝子的典范。

    同时还拼命的向朝廷推荐神童——俺们这里的某某某,才十来岁就已经会写诗,能通读经义了。

    这股风潮,直到官家的聪俊,传遍天下,以幼冲之年,通读春秋、尚书,然后开始参与政事,才慢慢结束。

    皇帝都这么牛了。

    就不需要再立典型了。

    因为朝廷上的皇帝就是典型。

    而对两宫而言,抚养、教育孤儿平安长大的寡嫂、贤惠的妻子。

    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尤其是今天,在太皇太后的寿宴上,出现了两个活着的典范。

    这说明了什么?

    说明两宫,特别是太皇太后有德啊!

    不然,为什么早不出来,晚不出来,偏偏是现在冒出来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崔氏和文氏的插曲过后。

    正常的拜贺流程继续。

    一个时辰后,到了晚上的戌时(九点),命妇们的拜贺流程才终于全部结束。

    后苑大燕,也正是开始。

    赵煦等到,众人吃的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便站起身来,对着太皇太后拜道:“今日,乃是太母圣节,也是太母与母后,保佑拥护孙臣的第五百一十九天(赵煦是元丰八年三月初五即位,今天是七月二十三,元佑元年有个闰二月),孙臣感念太母、母后慈爱、拥护之恩,于是命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,悉心造一纺车,命曰:太母车,以献太母,以表孙臣孝心,以谢太母恩情于万一。”

    “孙臣乞请太母亲览‘太母车’,并以此物,赐今日来贺命妇,好使天下人皆知,太母乃有史以来,最为贤德、慈圣之太母!“

    “同时,也叫命妇们,将这太母车,传与四方,叫天下人皆知,孙臣对太母的孝心,也叫四方皆知,我朝太母,慈圣仁厚,实乃千古第一太母。”

    现代留学十年,赵煦说话的艺术算是历练出来了。

    特别是他认真学习了,雍正的说话方式,于是当他在庆宁宫醒来,他就已经彻底甩掉了皇帝的架子了。

    他虽然不至于和雍正一样,在给大臣的批示里肉麻的表示:朕对卿的爱,实在是无以言表……

    卿是国家的祥瑞,是朕的左膀右臂。

    朕太爱卿了,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褒扬于卿。

    但也总是在给大臣们的批语里,关心他们的身体,问候他们的家人。

    宰执和待制以及三衙的遥郡以上武臣,每逢生辰,都有礼物,甚至赐给御笔勉励。

    反正好话又不要钱,赏赐什么的,其实支出也不大,对吧!

    而太皇太后,还是第一次,直面赵煦的肉麻攻势。

    顿时就溃不成军,当时就喜极而泣,起身扶起赵煦:“好孩子!老身的好孙儿!”

    “真真是佛祖保佑,赐给老身这样一个孝顺的孙儿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开局拐骗大宋将士造反 沙雕春风吹满地,恶毒公主逆天命 瑶池长生密诀 尘梦狐仙记 穿成炮灰反派,想活命先带娃 综影视:六界三千男神等我救 恶毒大小姐的新宠 穿越后,侍妾苟在王府养包子 文道风流 快穿虐渣男后,我深陷反派火葬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