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混沌妖帝 天灾降临:从加入救援队开始 公子无期 她在末世占山为王 读心术:这皇位有毒,谁上谁短命 综武聊天群:我是修仙的啊 星际宠婚:韩教授的飒妻又掉马了 每分钟都在变强,我锤爆星辰 再见,我的爱人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87章 凤仙郡冒天止雨,孙大圣劝善施霖 (第1/2页)

    却说三藏师徒四人,辞别樵夫下了隐雾山,奔上西去的大路。一路行走了数日,忽然看见一座城池相近。

    三藏说道:“悟空,你看那前面的城池,可是天竺国吗?”

    行者摇手说道:“不是!不是!如来那里虽然称为极乐,却没有城池,乃是一座大山,那山中有楼台殿阁,唤做灵山大雷音寺。就算到了天竺国,那里也不是如来的住处。天竺国还不知道距离灵山有多少路哩。那城池想来是天竺国的外郡,到前边方才知道明白。”

    不一时就走到了城外。三藏下马,进到三层门里,看见那里民事荒凉,街道冷落。又走到市场路口之间,看见有许多穿青衣的人左右摆列着,有几个穿着冠带的人(指官员),站立在房檐下面。他们四人顺着街道行走,那些人都没有避让。

    猪八戒粗苯,把长嘴掬(ju)一掬,叫道:“让路!让路!”

    那些人猛然抬头,看见了八戒的模样,吓得一个个骨软筋麻,跌跌跄跄,都说道:“妖精来了!妖精来了!”

    吓得那房檐下面的官员们,战兢兢地躬身问道:“你们是哪方来的人?”

    三藏恐怕八戒他们闯祸,一力当先,对众人说道:“贫僧乃是东士大唐驾下去拜天竺国大雷音寺佛祖求经的人。路过宝方,一则不知道地名,二则没有落脚人家,刚刚进城,甚是失了回避,望列公恕罪。”

    那些官员这才施礼说道:“这地方乃是天竺国的外郡,地名叫凤仙郡。郡里连年干旱,郡侯差遣我们在这里贴出榜文,招求法师来祈雨救民。”

    行者闻言后,问道:“你们的榜文在哪里?”

    众官说道:“榜文在这,刚刚才打扫了廊檐,还没有张挂。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拿来给我看看。”

    众官立即将榜文展开,挂在了房檐下面。行者四人走上前一同观看。榜上写着:

    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,为榜聘明师,招求大法事。

    兹因郡土宽弘,军民殷实,连年亢旱(大旱),累岁干荒,民田灾而军地薄,河道浅而沟渠空。

    井中无水,泉底无津。富室聊以全生,穷民难以活命。斗粟百金之价,束薪五两之资。

    十岁女易(换)米三升,五岁男随人带去。

    城中惧法,典衣当物以存身;乡下欺公,打劫吃人而顾命。

    为此出给榜文,仰望十方贤哲,祷(求)雨救民,恩当重报。愿以千金奉谢,决不虚言。

    须至榜者。

    行者看完后,对众官问道:“‘郡侯上官’是什么?”

    众官说道:“上官乃是姓,这是我们郡侯的姓氏。”

    行者笑道:“这姓氏确实少见。”

    八戒说道:“哥哥不曾读书,百家姓后面有一句‘上官欧阳’。”

    三藏说道:“徒弟们,先不要闲讲。你们哪个会求雨,给他们求一场甘雨,用来救济民众的疾苦,这乃是万善之事;如果不会,就继续行路,不要耽误了走路。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祈雨有什么难事!我老孙翻江搅海,换斗移星,踢天弄井,吐雾喷云,担山赶月,唤雨呼风,哪一件儿不是我幼年耍子的勾当!有什么稀罕的!”

    众官听说后,派两个人急忙去郡中报告。

    他们向郡侯说道:“老爷,万千之喜到了!”

    那郡侯正在焚香默默祷祝,听到这些话,立即问道:“什么喜?”

    那两官员说道:“我们今日领了榜文后,刚刚到市口去张挂,就有四个和尚,自称是东土大唐差往天竺国大雷音去拜佛求经的人,看见榜文后立即就说能祈甘雨,因此特意赶来报给大人知道。”

    那郡侯立即整衣步行,也不用轿马多人,径直赶到市口,要以礼敦请(敦促恳请)。

    急急有人来通报道:“郡侯老爷来了。”

    众人闪到旁边,那郡侯一看见唐僧,不怕他徒弟们丑恶,在当街心倒身下拜,说道:“下官乃是凤仙郡郡侯上官氏,熏香沐浴拜请老师祈雨救民。望老师大舍慈悲,运神功,拔济(佛教语,泛指拯救),拔济!”

    三藏答礼说道:“此间不是讲话的地方,等贫僧到那寺观中,才好行事。”

    郡侯说道:“老师同我一起到小衙,自有洁净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三藏师徒们于是就牵马挑担,直接去到府衙中,一一相见了。郡侯立即命人看茶摆斋。少顷,斋饭就到了,那八戒放开肚子吃饭,如同饿虎一般。吓得那些捧盘的心惊胆战,一往一来,不断地添汤添饭,就如同走马灯儿一般,刚刚供上就吃光了,一直吃到饱满方才停止。

    吃完斋饭后,唐僧向郡侯谢了斋,却问道:“郡侯大人,贵处干旱多长时间了?”

    郡侯说道:

    “敝地大邦天竺国,凤仙外郡我司牧(管理,统治)。一连三载遇干荒,草子不生绝五谷。

    大小人家买卖难,十门九户俱啼哭。三停饿死二停人,一停还似风中烛。

    下官出榜遍求贤,幸遇真僧来我国。若施寸雨济黎民,愿奉千金酬厚德!”

    行者听说后,满面欢喜,呵呵的笑道:“不要说!不要说!若是说用千金来酬谢,半点甘雨也没有。但是论起积功累德,老孙送你一场大雨。”

    那郡侯原来十分的清正贤良,爱民心重,立即请行者上坐,低头下拜道:“老师如果真能舍下慈悲,下官必然不敢悖(bèi,违背,谬误)德。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先别讲话,请起。只劳烦你好生看着我师父,等老孙的行事。”

    沙僧说道:“哥哥,怎么行事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你和八戒过来,就在他这堂下随着我做个羽翼,等老孙唤龙来行雨。”

    八戒、沙僧谨依行者的使令。行者三个人都站在堂下,郡侯焚香礼拜,三藏坐着念经。

    行者念动真言,诵动咒语,立时看见正东方上空,一朵乌云飞来,渐渐落到堂前,乃是东海老龙王敖广。

    那敖广收了云脚,化作人形,走上前,对行者躬身施礼问道:“大圣唤小龙过来,要往哪方使用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请起。劳累你远来,别的没有什么事。就是这里乃是凤仙郡,连年的干旱,问问你怎么不过来下雨?”

    敖广老龙说道:“启上大圣得知,我虽然能行雨,乃是被上天遣用的。上天不差遣我过来,岂敢擅自来这里行雨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我因为路过这里,看见久旱民苦,特意让你来这里施雨救济,你怎么推托呢?”

    敖广龙王说道:“我岂敢推托?只要大圣念真言呼唤,就不敢不来。一则是没有奉上天御旨,二则是并没有带着行雨的神将,怎么能动得雨部?大圣既然有拔济之心,容小龙回海去点兵,烦请大圣到天宫奏准,请一道降雨的圣旨,请水官放出龙来,我却好照着旨意定下的数目来下雨。”

    行者见他说出道理来,只得发放敖广老龙回海了。他立即跳出罡斗(北斗星的斗柄),对唐僧详细说了那龙王的事情。

    唐僧说道:“既然如此,你去做吧,千万不要打诳语。”

    行者随即吩咐八戒、沙僧:“你们保着师父,我上天宫去了。”

    好大圣,说声去,就寂然不见了。

    那郡侯胆战心惊地说道:“孙老爷哪里去了?”

    八戒笑道:“驾云上天去了。”

    郡侯十分恭敬,立即传出飞报,叫满城大街小巷,不拘公卿士庶,军民人等,家家供养龙王牌位,门口摆设清水缸,缸中插着杨柳枝,侍奉香火,拜上天。

    却说行者一驾筋斗云,直接到了西天门外,早早看见护国天王引着天丁、力士上前迎接,问道:“大圣,取经的事完成了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也差的不远了。如今行到了天竺国地界,有一个外郡,名叫凤仙郡。那里三年不下雨,民生甚是艰苦,老孙想要祈雨拯救。就呼唤龙王到了那里,他说没有旨意,不敢私自下雨,特来朝见玉帝请旨。”

    护国天王说道:“那地方敢是不该下雨哩。我先前听说,那里的郡侯撒泼,冒犯了天地,上帝怪罪下来,立下有米山、面山、黄金大锁,一直等到这三样事物倒了断了,那里才该下雨。”

    行者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含义,要去见玉帝。护国天王不敢拦阻,就让他进去了。

    直接到了通明殿外,又看见四大天师迎着问道:“大圣到这里干什么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因为保着唐僧,走到了天竺国地界,那凤仙郡没有下雨,郡侯召师父祈雨。老孙呼唤来龙王,想要命他降雨,他说未奉玉帝旨意,不敢擅自行雨,特来求旨,以解除百姓的困苦。”

    四大天师说道:“那地方不该下雨。”

    行者笑道:“该与不该,烦请为我引奏引奏,看看老孙的人情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葛仙翁说道:“俗话说:‘苍蝇包网儿,好大面皮!’”

    许旌阳说道:“不要乱谈,姑且只带他进去。”

    邱洪济、张道陵与葛仙翁、许旌阳四真人引着行者到灵霄殿下,启奏道:“万岁,有孙悟空行路到天竺国凤仙郡,想要给那里求雨,特来请旨。”

    玉帝说道:“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,朕出行监查观看万天,浮游三界中,驾到了那地方。看见那上官正不仁,将斋天的素供,推倒喂狗,口出秽言,造下有冒犯之罪,朕当即立下三样物事,就在披香殿内。你们引孙悟空去看,若是三样物事倒了断了,就随即降旨与他;如果不倒不断,且不要管闲事。”

    四天师立即引行者到披香殿里去看,看见有一座米山,约有十丈高下;一座面山,约有二十丈高下。米山旁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鸡,在那里紧一嘴,慢一嘴,衔那些米吃。面山旁边有一只金毛的哈巴狗儿,在那里长一舌,短一舌,舔那些面吃。左边悬了一座铁架子,架子上挂着一把金锁,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,锁梃(ting)有指头粗细,下面有一盏明灯,灯焰儿燎着那锁梃。

    行者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,就回头询问天师们道:“这些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天师们说道:“那厮触犯了上天,玉帝立下这三样物事,直等到鸡把米衔完,狗把面舔尽,灯焰燎断锁梃,那地方才该下雨哩。”

    行者听到这些话,大惊失色,再不敢去启奏了。

    走出披香殿,满面羞愧。

    四大天师笑道:“大圣不必烦恼,这件事只适宜作善可以解除。若是有一念善慈,能惊动上天,那米山、面山立时就倒了,锁梃立时就断了。你去劝他归善,福自然会来了。”

    行者依言,不上灵霄辞玉帝,径来下界复凡夫。须臾,到了西天门,又见了护国天王。

    护国天王问道:“请旨的事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行者将米山、面山、金锁的事说了一遍,又说道:“果真是依你说的,不肯传旨。刚才天师们送我,叫我劝那厮归善,就是福原了。”

    于是就相互道别,行者降云下界。

    那郡侯同三藏、八戒、沙僧、大小官员人等接着行者,都簇簇攒攒的过来询问。

    行者把那郡侯喝了一声,说道:“只因为你这厮在三年前得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,致令黎民有难,到如今不肯降雨!”

    郡侯慌得跪伏在地上,说道:“老师如何得知了三年前的事?”

    行者说道:“你把那些斋天的素供,怎么推倒了喂狗?可实实地说出来!”

    那郡侯不敢隐瞒,说道:“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,献供品斋天,就在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我在综影世界泡女主 灵主大人 说好的暴富退圈,你竟然爆红全球 混沌妖帝 女尊之夫郎在怀 重生嫁厂长,养三胎,娇妻美又辣 穿书七零,我一胎三宝,连生三胎 神奇宝贝之全新小智 水果圣手 三生石之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