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激活帝王系统,开局召唤典韦 徒儿,出狱祸害你师妹去吧 绝世村医 穿越上古定生肖 原神:开局天火自裁 超维书库 甄嬛传:华妃重生之权倾朝野 大明,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重生77:一根鱼竿开启财富人生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4章 山顶烤肉 (第1/2页)

    十日后,赵静姝睡眼惺忪的被婢女灵芝从暖融融的被窝里拖起,梳洗打扮了一番之后,依旧困得不要不要的,婢女灵芝实在无奈,只能请来元晔,将这位祖宗背去辰辉苑。

    陶然斋里,周夫子正摇头晃脑的讲解左氏春秋,项辰临窗而坐,坐姿优雅,正聚精会神的听讲,赵德音坐在他右手边,一脸茫然地看着夫子,想来是听不太懂,却依旧费力听着。

    赵静姝的五师姐秦非嫣坐在赵德音后面一个座位上,正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,见元晔和赵静姝来了,眼睛一亮。

    赵静姝打着哈欠大咧咧的走进课堂,自觉的选了秦非嫣后面的位置,原是想着男子一列,女子一列,当中再让人挂个帘子,以示男女分席。

    但元晔不愿意了,他素来不爱读书,又畏惧项辰威仪,在她迷迷糊糊还未反应过来之际,便先抢了秦非嫣后面的位置。

    赵静姝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,他恍若未闻,周夫子见赵静姝站了老半天也不落座,眉头也蹙了起来。

    赵静姝无奈,只能坐到项辰身后,先拿出笔墨书本,在桌上铺排开来,然后再从怀里拿出一张饼子,趁着夫子不注意,一小口,一小口的吃着。

    “师父为啥突然要我和七师弟来学堂?”秦非嫣可不愿被拘在这里,于是轻声问赵静姝。

    赵静姝将饼子咽下,用书本遮着,轻声回复:“这位周夫子是我爹三顾茅庐都没请来的明师大儒,最后还是圣上下旨,才来的浮戏山庄,我爹娘可能是觉得这样的夫子可遇不可求,想让我们也一同沾沾光,你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,若说是周夫子的弟子,可让那些世家大族另眼相待。”

    “我才不要议亲。”一提起议亲,秦非嫣的眉眼都皱在了一起,一副苦不堪言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是,你是不要议亲,但是二师兄最爱看书,山庄里的古籍书册他都有博览,你若是对书本一窍不通,日后如何与他琴瑟和鸣?”赵静姝忽悠道。

    提起二师兄余书桥,秦非嫣脸一红,便不再说什么了。

    周夫子显然已经受够了赵静姝又是吃东西又是小声说话的散漫不羁,突然提声道:“郡主一进课堂,便一直在窃窃私语,想来对这三家分晋之事了然于胸,不如就由你来说说,赵无恤为何能胜过赵伯鲁,继承赵氏的族长之位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环顾了四周,见赵德音畏畏缩缩地看了她一眼,秦非嫣立刻拿书本隔开自己的脸,元晔拿着笔低头写字,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模样。

    赵静姝直视周夫子黑的发亮的眼,厚着脸皮问:“谁是赵无恤?”

    周夫子额头青筋暴起,项辰则淡淡地提醒道:“夫子刚刚在讲智申和赵鞅选拔族长,还未提到赵无恤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”周夫子冷哼一声,转头看向项辰:“那倒还是老夫的不是,原以为只是帮你们温习左氏春秋,没想到你们竟全然不会,还需要老夫从头到脚的再细说一遍?”

    周夫子看着项辰,道:“传闻二皇子学富五车,左传史记都能倒背如流,不如今日就由二皇子来说说为何赵无恤能通过赵鞅的考验,当上赵氏的族长?”

    项辰不理会周夫子的调侃,冷冷道:“他在背书选储中胜出,他深知其父为人,每日如履薄冰,时刻谨记赵鞅训诫他们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周夫子点头道:“赵无恤之所以能被选为族长,皆是因为他紧记先贤之言...”

    “等等!”赵静姝突然打断了周夫子的话,贼大声地恍然大悟:“我想起赵无恤是谁了,赵无恤就是赵襄子,那个安排细作在他亲爹身旁,成功背书上位的赵国奠基人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蹙眉:“什么细作?”

    项辰不解的转头看她,赵德音,秦非嫣和元晔也齐刷刷的看向她

    赵静姝问:“赵无恤之所以被其父赵鞅选为世子,是不是因为他能流利的背出了赵鞅三年前让他背诵的训诫,还当场拿出竹简,表示自己这三年来时时刻刻都记得父亲的教诲,每天随身带着,没有一日敢忘?”

    周夫子道:“没错,赵无恤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,这才得了世子之位。”

    “夫子,你有没有想过春秋战国时没有纸,只有竹简?”赵静姝又问。

    “那又如何?”夫子蹙眉。

    “赵无恤是傻子吗?一千多个日夜,袖子里揣着那么重的竹简到处晃悠,他自然是得到了风声,才会在赵鞅要考他的时候,揣着竹简,华丽丽的登场,所以这件事其实告诉我们,比起遵守古训,信息...靠谱的消息才是最重要的。”赵静姝煞有其事地道:“所以他能在背书选储中上位,全是因为他细作安排的好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一时语塞,项辰若有所思,元晔却好奇地问她:“你是真的知道这段历史?还是胡诌的?”

    元晔以为自己的压低声音,其实并没有很低,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赵静姝只能瞪他:“三家分晋是历史从春秋走至战国的分界线,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一起灭了智伯,为后来的三家分晋,赵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你自己不懂,就别乱提问,”

    “看来郡主也是熟读史书,对春秋战国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?”周夫子捻着斑白的胡须,眼珠子咕噜转了一圈,问:“不如郡主来谈谈春秋与战国究竟有何不同?”

    赵静姝很想反问夫子西汉与东汉有什么不同,但看在月钱得份上,她还是忍下这口气:“春秋各国都想当霸主,到了战国,各国国力日渐强盛,发现当霸主已然没有意思了,就开始搞兼并,大国兼并小国,慢慢的,战国七雄的局面便形成了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道:“为何到了战国,各国的国力就强盛了。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因为有了铁。”赵静姝耐着性子道:“铁制农具的大规模出现,解决了百姓耕作难的问题,以前许多用石器开垦不了的荒地全都可以用来耕地了,结合当时百姓发明的垄耕种植法,粮食的产量便高了,百姓能吃饱饭,养活的人便越来越多了,人口越来越多之后,土地便越来越少了,领国之间的摩擦便也越来越多,土地的争抢便也越来越激烈了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:“......”

    项辰:“何为垄耕种植法?”

    赵静姝看向周夫子,耐心等着他讲解。

    周夫子沉着脸道:“老夫见郡主说的头头是道,不如一起解释清楚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撇撇嘴,然后拿出白纸,在白纸上画了许多土地,再将纸递到项辰面前:“这个高的土地就是垄,垄的耕种面积比平地更大,两个垄之间的便是沟,沟既方便浇水,在雨季也方便排水,而垄和沟每季都要互换,这样土地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如何知晓的?”项辰拿着那张纸,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赵静姝道:“土地乃是民之根本,我赵家既在洛阳称王,自然是要了解民间疾苦的,若连百姓如何耕种都不知,还如何治理这方土地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笑对项辰道:“等过段时日我央爹娘带你去民间走走,你可以看看寻常百姓家是如何生活的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的笑如阳春白雪,干净剔透,令项辰眼前一亮,心中一动,呆滞了半晌,才轻声的回了声好。

    赵静姝第一天上课便与夫子闹了不愉快,周夫子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一个小女娃挑战了,心里十分不忿,便隔三差五的在课堂上刁难赵静姝。

    有一次,周夫子故意挑了《荀子·王制》篇中的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;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来考校大家。

    赵德音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这句话,不解其意,态度极好的愿听夫子讲解。

    秦非嫣非常直白的按着字面意思做了解释:为君者是舟,百姓就是水,百姓既能拥立君王,也可以反叛君王。

    周夫子点头表示认可。

    元晔深思熟虑了一番之后,也做了独到的解答:“我觉得船好好的在水上飘着,若非遇到大风大浪,其实不太会翻,若舟为君,水为百姓,那么就是百姓只要安分守己不造反,君王就能坐稳皇位,天下就会太平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吹着两撇胡子,没好气地问:“按你的意思,百姓造反皆是百姓的错,上位者便没有过失吗?”

    元晔想了想道:“人吃五谷杂粮,哪里会不犯错,是人都会有过失,我们有了过失,师父师娘或罚马步,或罚抄书,或挨顿鞭子,受了罚也就好了,为何上位者有了过失,百姓就要造反,就不能给上位者一次机会,所以比起不让上位者犯错,百姓若能安分守己,那才是最重要的?”

    周夫子觉得这个答案不合他心意,便气哼哼地道:“一派胡言,秦一统天下十五年,就被项羽给灭了,这难道还是百姓的过错?”

    赵静姝虽然并不赞同七师兄的这番见解,但人难得有自己想法,还是要好好助威的,她小声提醒夫子:“项羽可不是平民百姓,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,是贵族。”

    周夫子不悦的扫了赵静姝一眼,对元晔道:“秦虽亡于楚,但也是因为他倒行逆施,导致天下大乱,民不聊生,群雄并起。”

    “秦如何便倒行逆施了?”赵静姝依旧是一副疲懒模样:“学生只知秦以法治国,始皇帝更是在兼并六国之后更是做到了书同文,车同轨,更统一了度量衡,这些都是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之举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不过是小事,暴秦实施苛政,导致民不聊生,这才是大过!”周夫子不屑道。

    “夫子是洛阳人氏,若是生在战国,便属于周国,项辰哥哥出生在长安,那便是秦国人,元晔师兄出生在燕赵之地,若无始皇帝的书同文,今时今日,我们聚在一起,只怕互相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,写的文字也都各有不同,若无统一文字,政令出不了长安,民智无法统一开化。”

    “照郡主所言,始皇帝既如此重视文治,又怎么会焚书坑儒?”

    “夫子慎言,始皇帝焚书坑儒历史真相究竟如何,至今仍是众说纷纭,但焚书与坑儒是两件事,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,对儒家学者,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,并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,至于坑儒,坑的是不是儒者还是有待查验。”赵静姝轻轻的捏了捏毛笔尖上的细毛:“夫子既然学惯古今,便不能只听信一家之言。”

    “荒谬,郡主如此推崇始皇帝,当真是颠倒黑白,妖言惑众!”周夫子彻底的被激怒了。

    赵静姝却毫不介意,只是问道:“那夫子觉得始皇帝到底做了哪些暴政,导致六国百姓民不聊生。”

    项辰放下手中的书,思索道:“秦法严苛,这是人所共知的,陈胜和刘邦皆是因为赶不及徭役要被杀头才揭竿而起的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很认同的点头:“项辰哥哥说的是事实,但小妹就想问,秦法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变得严苛的?还是在统一六国之前就如此严苛的?”

    项辰道:“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,在全国推行秦法,倒未听说他对秦法有所变革。”

    赵静姝睁着明亮的眼睛,故作疑惑地问:“若秦法始终未变,也就是说秦人尊奉的一直是商鞅制定的律法,那为何在未一统天下之前,商鞅变法,能让秦国富强,可统一六国之后,同样的秦法,却变成残害百姓的苛政了?”

    项辰豁然转头,暗影沉沉的瞳对上灿若星河的眸,赵静姝笑意盈盈地道:“夫子只需教书授学,让我们知晓古今便好,可为君为王者必须以史为鉴,方能知兴替,项辰哥哥若对此题有兴趣,可翻阅藏书阁的古书史册,也可来百草园与小妹探讨。”

    言下之意便是这个话题到此为止,大家继续听夫子说书吧。

    项辰深深地看了赵静姝一眼,微点了点头,赵德音和秦非嫣听他们辩论听得云里雾里都快睡着了,元晔倒是眉头深蹙,似也在细细思考赵静姝刚刚说的话。

    夫子虽然生气,但不好真的与赵静姝撕破脸面,见此篇翻过,便继续往下教书。

    十日后的一个傍晚,赵静姝正在百草园的灶房里做面食,元晔被迫拿着一把小刀,为她铲去馒头上绿色发霉的污渍,然后再将这绿油油的污渍装入一个小瓷瓶里。

    “你小心一点,不要把馒头屑给刮进去。”赵静姝卷着袖子揉着面粉,频频提醒元晔。

    “你若是看夫子不顺眼,想要他拉肚子,几斤巴豆就行了,何必弄这些霉物。”元晔看见这些绿色黏糊糊的东西就想作呕。

    “周夫子为
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穿越三国,我的二叔是赵云 穿书反派:坏了,我成反派黄毛了 娇娇皇后总想着逃跑 人在乱世当世子,娘子却是大剑仙 九州恃风雷 星穹铁道:游戏角色竟是我自己 四合院:许大茂的新生 快穿之她一剑破乾坤 末世降临后我成了一条龙 大叔赏我一个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