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魔劫临 靖王爷的小奴儿 阴神司探 重生80棋圣 灵异之上 快穿之薅系统羊毛 萧城龙兴 傻大阳,求求你,弄死我吧 原神网吧:从温迪变温蒂开始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六集 尧舜禅位 (第2/2页)

   四岳见帝尧如此,知其真心让位,便再次起身,异口同声。

    四岳:我等共推一人,可承天子大位。

    帝尧:卿等共举何人?

    四岳:便是陛下之婿虞舜。

    帝尧:此言何出?请道其详。

    羲仲:帝婿虞舜,轩辕黄帝八世之孙,帝颛顼为其六世之祖。姚姓妫氏,名重华,字都君,生于姚墟(今山东鄄城)。究其谱系,颛顼生穷蝉,穷蝉生敬康,敬康生句望,句望生桥牛,桥牛生瞽叟,瞽叟生重华。舜生于姚墟,自小聪慧异常,两岁会侍父母,三岁能奏乐曲。舜母握登早逝,父瞽叟续弦壬女,又生子象。继母不良,对舜无端诟辱,动辄打骂。舜遭打骂,总是默默忍受,依然孝顺父母,照顾弟弟,可谓大孝。

    羲叔:壬女为独霸家产,为此予以舜、象每人一袋麻籽,命分别播种。声言不论是谁,种麻出苗,就可回家。然存私心,以炒熟麻籽予舜,生者予象。行半途,象饥,自袋中拿出麻籽来吃,难以下咽;又讨兄长袋中麻籽来吃,却是格外香甜。象贪其利,与兄易籽而种,舜习惯忍让,便即交换,到东坪垦荒种麻,数日得苗归家;象到西坪种麻,数日其苗不出。壬女愈加挑拨陷害,瞽叟终将长子赶出家门。舜不加辩解,可谓大仁。

    和仲:舜被赶出家门,曾在历山耕田,又在雷泽捕鱼,更在河滨做陶,又至寿丘为人帮佣,制作家用器具,并在负夏做过生意。耕历山,皆让畔;渔雷泽,皆让居;陶河滨,器皆不苦窳。此后人都愿意追随,因而所居一年成聚,二年成邑,三年成都。每做一事,略有收入,便寄送家中,孝敬父母,照顾兄弟,是为大义。

    和叔:虞舜既与帝女成婚,便还家中,夫妻三口孝顺父母。陛下使筑仓房,弟象撤梯纵火;瞽叟命子掘井,待其深入后却又落井下石。虞舜皆脱其难,故作不知父弟之谋,一如既往孝顺父母,友于兄弟,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。以此待人,可谓大度。

    帝尧闻此深自赞叹,遂命舜参预政事,命摄唐及有虞两国,管理百官。

    虞舜由此得以重用,不但处理政事井井有条,且用人惟贤,大有王霸气度。因闻八元、八恺大有贤名,便亲自征聘入朝,使“八元”掌管教化,“八恺”管理土地。又闻世间有浑敦、穷奇、梼杌、饕餮四凶,皆都恶名昭彰,虞舜毅然出手擒执,皆都流放荒蛮之地。又以德治国,唐及有虞大治。又掌管四方之门,礼待诸侯,四门穆穆。

    帝尧见此,遂选择吉日举行大典,正式将帝位授予虞舜。此事便为后世儒家极力赞美,称为“禅让”。尧舜禅让,被后世传颂数千年之久,但历史真相,或许并非如此。

    历史真相:自战国乃至秦汉,儒家已将尧舜奉为圣人,似乎成为定论,不容置疑。但魏晋时出土珍稀典籍《竹书纪年》,便以多条铁证,一举击溃虞舜和平受禅,一代圣君形象。其书载云:“昔尧德衰,为舜所囚。”又云:“舜囚尧于平阳,取之帝位。”复又载云:“舜放尧于平阳。”更又载云:“舜囚尧,复偃塞丹朱,使不与父相见也。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。”后稷便是帝喾之子,周人始祖姬弃。此说其曾与虞舜合谋,陷害尧子丹朱。

    虞舜既受帝尧禅让,执掌华夏部族之政,便励精图治,开展系列改革,国内气象一新。乃重新修订历法,以定四时节气;又祭祀天地四方,封敕山川群神。又收集诸侯信圭,择定吉日,召见诸侯君长;然后举行隆重典礼,重新颁发信圭。

    虞舜即位当年,就到各地巡守,祭祀名山,召见诸侯,考察民情;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,以考察诸侯政绩,明定赏罚。先定五刑以示警戒,又用流放代替肉刑,以示宽大。

    便在虞舜受禅执政之时,天下水患愈盛,有增无减。

    舜新即大位,欲建功德以收民心,乃请四岳、众臣计议,征求意见,命荐善治水患者。众臣商议一番,统一意见,乃推荐一人,请大臣伯益上奏。

    伯益:崇伯鲧治水,九年不成。其子名禹,又曰文命,字密,德行能力,皆高于其父。又且谦逊有礼,做事认真,生活简朴,可担此治水大任。

    虞舜:鲧盗天帝息壤获罪,故此流放羽山死之。其子何来?

    伯益:鲧子名禹,母籍汶山广柔,生於石纽。因崇伯鲧长年在外治水,其妻修己独处九年,不得怀孕。忽一日,修己行于河畔,以望夫归,在沙滩上看到一块石子,五彩斑斓,甚是好看。于是捡而吞吃入腹,便即得妊,其后生禹。

    虞舜:原来却是石头投胎,倒也有些来历,想必身具神通。石头五行属土,善能克水,便用此人去治水患可也。

    于是议决,帝舜命人将禹征至都城蒲阪,委以治水重任,封为夏后。又许其大功告成之日,便可建都立国,登位称王。

    夏禹见帝舜如此信用,欣然领命,奉旨出京。

    回至家中,夏禹立即告别母亲,前往河津上任。

    帝舜闻说夏禹行动迅速,心中大慰,又派伯益、后稷两位贤臣,前往助之。

    大禹带领伯益、后稷及其部众,跋山涉水,风餐露宿,走遍中原大地,大河上下,开始究治水患。因左拿准绳,右持规矩,丈量山川,规划治水方略。遂吸取父亲只用堵截治水教训,发明疏导治水新策,疏通水道,导其顺利东流入海。

    每当一处水利工程开始,夏禹都与民工一起劳动,吃睡皆在工地,亲自挖山掘石,披星戴月苦干。走遍中国大地,三过家门而不敢入。

    大禹到安徽涂山,将指挥所建在农家,与房东之女涂山氏女认识,相亲相爱,继而成亲。夏禹成亲第四日就与妻告别,涂山氏女便于此三日中受孕。

    大禹走后,涂山氏女在家天天盼望夫君回来。盼望不到,又跑到涂山南坡等候了望。

    数月过去,涂山女望穿秋水,夫君还是不归。由是不禁长叹,向天吟唱。

    涂山女:候人兮,猗!

    画外音:据传,此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诗歌,全文只有四字。“候人兮”,是谓等候盼望伊人;“猗”为叹词,望而不见,焦虑、彷徨、无可奈何心情,皆融入此叹之中。只此四字诗歌,一个伫立山头翘首远盼,长吁短叹泪流满面多情女子形象,便即呼之欲出。

    十个月后,涂山女产下一子,取名为启。启有极高音乐修养,继承其母善歌天赋。

    大禹率领民众治水,苦干数年,三过家门不入,治水部众也都从未回家。年长日久,部众想家思乡,难免有所松懈,并且心中怀怨。大禹却未曾留意众人情绪变化,只顾自己拼命苦干。又过几年,众人更加拖沓,有气无力。

    涂山氏苦等丈夫不回,以为大禹变心,就将孩子托给父母照管,自己跑去淮河工地寻夫。众河工见主帅夫人来到,纷纷拦住,向其哭诉思念父母妻儿之苦。涂山氏知道夫君没有变心,又受众河工哭诉感动,便自作主张,悄悄将众人放走回家,许给假期半月。

    由是一路上不断有人前来诉苦,涂山氏便不断放人,工地上河工越来越少,大禹尚且不知。涂山氏七寻八找,终于在河滩上见到丈夫,夫妻相见,相抱哭成一团。

    涂山氏:沿途之上,我已给众人放假半月。夫君亦当休息数日,以叙夫妻天伦之乐。

    大禹:岂可如此!一旦懈怠,何时才能打通九江?

    涂山氏:河工乃是凡人,皆具七情六欲,以为皆似夫君无情,不知想家思亲?

    大禹:其实我也很想回家。然河患不除,岂可半途而废?

    涂山氏:我有一计,未知可否?

    大禹:贤妻请讲。

    涂山氏:何不将河工依照年龄不同,分成两拨?春秋农忙季节,使青年回家耕种收获;冬季农闲时候,放老年人回家休假一月。既歇民力,又不废农时,可谓一举双得。

    大禹连声称好,遂与部落头领商量。众人无不,吹呼雀跃,从此工程速度反而加倍。

    涂山氏部族人数极众,实力强大,故此在大禹治水过程中,发挥出重大作用。时有部落联盟刑官皋陶,就是涂山氏族人,成为大禹有力臂助。

    亦正因涂山氏为治水立下大功,故世人便将其神化,将涂山氏女说成是九尾白狐临凡,下嫁大禹,并助其治水成功。《吴越春秋》中有明确记载:“禹三十未娶,行到涂山,恐时之暮,失其度制。乃辞云:吾娶也,必有应矣。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。”若依照此说,大禹在涂山所遇到者乃是九尾白狐,而非涂山氏女子。

    据此九尾白狐传说,其后便有个非常巧合情节,令人细思极恐。因夏朝开国之主夏启生母乃是九尾白狐,便可说夏朝是因九尾狐而兴。其后商汤灭夏,则商朝就是夏朝灭国亡族大仇。而在其后神话《封神演义》中,女娲娘娘又命九尾白狐化作妲己,颠覆灭亡商汤天下。如此说来,商汤灭夏,而夏朝国母九尾狐复又灭商,岂非是天道循环,宁不可惧!

    涂山氏到治水工地探班,因见丈夫未曾变心,非常喜悦,于是相聚数日,两情欢洽。

    转眼之间,假期已满,众河工陆续返回,继续开工。

    涂山氏与丈夫依依不舍,相别而去。临行之时,亲手缝制荷包赠夫,依依不舍。

    送别妻子去后,大禹再次全身心投入平息水患之役,忘我工作。治水之间,自然不能荒废农事;又因恐农事耽误治水,大禹便靠祖传一砣宝石,分辨农事季节。

    这宝石一年变换四次颜色,就是四季;每种颜色渐变六次深浅,则一年变换二十四次,正好便应其二十四个节令。

    夏禹将宝石珍藏在妻子为自己缝制荷包之中,昼夜不离身上,以此掌握天气节令变化,按时令民众分批轮换回家种田。

    一晃春秋五度,涂山氏再没来过工地,大禹很是想念;部落头领皆劝其回家看看,并保证代管工地,不误河工。

    大禹终于听从众人之劝,离开工地,踏上返乡之路。自巫山峡沿江上走,到至家门,正好天亮,见妻子已站在门口笑迎。

    吃罢早饭,大禹因疲劳入睡,涂山氏帮丈夫脱衣服时发现荷包,掏出一看是块黄石,便顺手扔到门外。

    大禹睡醒后,吃完午饭要走。涂山氏留之不住,便拿出新衣,并荷包一并交给大禹。大禹发现荷包里石头不见,便问妻子。

    大禹:我这荷包中所装祖传宝石,因何不见了?

    涂山氏闻说是祖传宝石,不由大慌,急出门寻找,幸亏在草丛中找到,并未丢失。

    大禹见宝石失而复得,又惊又喜,遂详细告诉妻子根据宝石颜色变换,辨识节令变化之法。涂山氏牢记,便据此石变化,又联系二十八宿星辰,创造二十四节令农时历法。

    治水期间,大禹根据黄河、淮河及长江流域山川地理情况,便将中国分为九州,是谓:冀州、青州、徐州、兖州、扬州、梁州、豫州、雍州、荆州。

    于是一边治水,一边治理九州土地,开荒拓耕,使大量贫谷瘠坡,成为沃土。然后治理诸山,陆续开发岐山、荆山、雷首山、太岳山、太行山、王挝山、常山、砥柱山、碣石山、太华山、大别山等群山诸岭,疏通山中水道,使积雪泉水能够顺利下流,不至堵塞水路。

    当将黄河水从甘肃积石山引出,到梁山之时,不料被龙门山挡住。大禹仔细察看地形,决定凿山。遂择省工省力之地,疏石散沙,开凿伊阙,终将黄河水穿引过去。

    因龙门伊阙太高,黄河鲤鱼逆水而上至此,就再也游不过去。许多鲤鱼拼命往上窜跳,有极少数能够跳过去者,就是后人所谓“鲤鱼跳龙门”。据说只要能跳过龙门,鲤鱼则就化为真龙,能在空中飞舞。

    岁月蹉跎,光阴易逝。转眼间十三年过去,大山豁然屏开,形成两壁对峙之势,洪水由此一泻千里,向下游流去,江河从此畅通。纵横咆哮河水终于收束往日凶恶,驯服平缓;昔日被水淹没山陵复又露出峥嵘,泽国化为万顷农田。人民又能筑室而居,过上幸福生活。

    华夏民族感念大禹功绩,凡有江河之地,皆都为其修庙筑殿,尊为禹神;指划九州之地,也被称为“禹域”。治水成功,虞舜论功,乃封赏诸臣百官。

    传旨官画外音:奉帝舜诏旨,授命百官。因夏禹治水之功成就最大,命为司空,负责治理水土;弃为田畴,掌管农业;契任司徒,推行教化;皋陶任士师,执掌刑法;垂任共工,掌管百工;益任虞师,掌管山林;伯夷任秩宗,主持礼仪;夔为乐官,掌管音乐教育;龙任纳言,负责发布命令,收集意见。三年考察一次政绩,由考察三次平均结果,决定提升或罢免。上述百官,各司其职,不得懈怠!

    虞舜在唐尧死后,复在位三十九年,便传位禅让于夏禹,自为方国诸侯,颐养天年。

    大禹欲让位于虞舜之子商均,众臣不从,于是接受百官朝贺,正式登基。

    当此之时,相传九嶷山中有九条孽龙,盘距在蟠龙洞与九嶷岩,危害周围数百里生灵。帝舜闻说九龙为害,于是率众南巡。

    时逢盛夏,帝妃娥皇、女英不服江南水土,故此留在洞庭湖中君山,等待帝舜南巡归来。帝舜率众继续南行,行走三湘四水,察看五岭三山,终于来到九嶷山中。

    九龙闻说虞舜来伐,不肯降服,群起应战。

    帝舜带领军民大战三年,斩杀九嶷岩里四龙;继又大战三年,斩杀蟠龙洞里四龙。又大战三年,斩杀三峰石天湖池里老蛟龙。

    大获全胜之后,虞舜登上九嶷山峰,俯视苍梧之野,考察山川形胜,兴致盎然。

    中午时分,帝舜与侍从在峰头野餐,不觉沉醉,将酒壶遗忘在峰头。

    一只大鹏飞来,见有壶酒,便俯冲下来,用锐利如钩尖嘴一啄,当下石壶分成三块,化作三峰石。那壶中所剩琼浆玉液,便化成泉水长流不息,就是潇水之源。如今三峰石上,依然清泉喷涌,垂崖倾注,如白练悬空,若烟若雾,水流激石,惊浪雷奔。

    帝舜沉沉睡去,再未醒来。众侍臣将其葬于三峰石下,其址在于今之湖南永州,宁远县城之南百里处,九嶷山最高峰。山上立碑,上刻“帝舜有虞氏之陵”,称为零陵。

    舜帝既崩,娥皇、女英二妃尚且不知。

    忽有一夜,女英睡至天晓,梦到夫君舜帝乘坐瑶车,霓施羽盖拥护,自天空而降。

    女英:啊,夫君归来了?请恕妾贪睡,未能远迎。

    虞舜:爱妃,朕今已经升天,前来与你姊妹道别。自此天人永别,务必珍重。

    女英醒来,非常焦灼,急至姐姐房中,告诉娥皇,泪如雨下。

    娥皇口中安慰妹妹,内心也自十分焦灼,升起不祥预感。

    便在此时,帝舜随侍特使自南北还,带来帝舜死在苍梧消息。

    特使:圣驾既已归天,尚望二位皇妃节哀。

    娥皇:陛下归天之时,可有甚遗嘱?

    特使:今有遗诏,专与二位娘娘。

    女英:我等泪水盈眶,五内俱焚,不能视字,你速速读来。

    特使:喏。帝舜遗嘱二妃,汝戒之哉!形莫若缘,情莫若率。缘则不离,率则不劳。不离不劳,则不求文以待形。不求文以待形,固不待物。

    娥皇、女英放声大哭,日益悲伤。眼泪渐渐哭干,转为目中泣血,洒在君山翠竹之上,便成斑竹。是日狂风暴雨,娥皇、女英修饰盛妆,携手投入洞庭湖中。(本集完)


最新网址:xiashukan.com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狼神与花妖 被读心后,我成了夫家的团宠 玄幻:穿越反派,女主人设全崩了 提刀出马仙 表妹嫁到 星辰下的魔法师 重生觉醒复制异能,纵享极寒末世 神游悲郁地 和离嫁糙汉,锦鲤福妻养崽种田忙 快穿:逼他成魔后,我跑路了